close
 
beyond the natureDU攝影家 郭哲維    April, 3. 2010
 


 


一張看似平淡無奇的照片,實際上蘊含著許多秘密。我指的不是被攝者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,而是一張「看似平淡無奇照片」背後的秘密。攝影師拍照時用的技法都是內隱於畫面背後,只有專業的眼光可以看影像來反推分析,故稱「秘密」。有次我帶燈光助理和實習助理到南投拍攝婚禮,儀式部分是在新娘阿嬤家進行的。當我現場勘查該場景,發現室內天花板竟是橘紅色。我一看就知道該如何處置,只是在拍攝的過程中我禁不住問:如果是一般攝影師他該怎麼辦好? 
 

一般婚禮攝影師多半是使用單閃燈,在這種天花板下,攝影師如果依舊「用天花板跳燈」,那結果就是使整個場景吃紅光。於是單閃燈攝影師最終只能「直打閃燈」,但是直打閃燈拍出來的效果就等於是「傻瓜相機」一樣,除非新人對照片完全不講究,否則就連一般人也會發覺直打閃燈的扁平光影「令人無法忍受」。 


    新娘奉茶前。


那天我帶了三顆閃燈。趕在儀式進行前,我在門口上方放了兩顆閃燈,將燈頭微微朝下,使光線角度交會於客廳正中央。第三顆閃燈由助理手持,待在屋內為主體的各種可能角度機動地補光。這樣處置就解決了紅色天花板的問題,因為光線都是往下直打到人物,天花板的紅就不會跟著帶下來。比起紅通通的照片,使用這種燈法拍出的照片看起來更為「自然」,但卻是付出極大代價所換來。
如照片中所見,不管主體朝向哪一邊,兩顆閃燈任一顆都可以打出邊緣光效果,另一顆則負責打亮主體臉部,而且因為都是半逆光的方向,所以層次豐富,視覺效果好得多。平面影像的立體感多半是靠光影來營造。很多人從小DC換到大單眼,卻沒有改良腦中對光線的概念;不去積極控制光線的結果,就是拍出來的影像還是只有小DC的水平。 

產生立體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光影角度,而光影之中則需大量階調來補充細節。有的攝影師喜歡用高反差、高彩度,讓細節大量喪失,增加了「搶眼」程度,不過和細節豐富的照片擺在一起,哪種照片耐看,很容易被判斷出來。階調細節代表一種資訊的量;如果說看照片回憶的時後,觀者需要資訊的輸入,那麼盡可能保存細節,即可確保看照片時回憶更豐富。


這張我使用雙閃燈在畫面右側打光,使臉部產生一道亮線,與背景塊面作區隔。

廣角構圖重點在於原素佈局,畫面中主體和次要主體,是利用構圖和光影來區分。
元素佈局如果處置得當,複雜元素也可以統整為均衡的美感。這張照片我請助理從畫
面右方打燈,可以見到左邊主體光影層次豐富,右方次要主體則退於暗部。

曾有婚禮攝影師給我看作品,我發現他的照片背景不是被故意曝光過度到一片白,要不就是被刻意塗黑到看不到背景。我問他為什麼有這種習慣,他回答是因為這樣做可以過濾掉背景的垃圾訊息。照片帶給觀者各種訊息,「背景訊息」是其中一種,它可以提供「環境狀況」、「現場他人反應」等線索,被當成垃圾訊息被塗白或塗黑掉,真的有點可惜。就我自己拍照的習慣,我連白色牆壁的都捨不得爆掉。我敢肯定數十年之後,就連影像中白牆的層次都可以增加回憶的刺激強度。白紗也是一樣,可以盡力保存階調就該盡力保存。注重階調的完整性,照片質感就能迅速獲得提升。我都是利用構圖方法來處理複雜場景,有時只要懂得「視覺群化」的技巧,就能將一些看似散亂的元素在視覺上規劃成一個「類」,許多人用來去除背景的「淺景深」,對我來說只是輔助工具而已。另一個我用來處理雜亂背景元素的方法,就是「強化主體光線」;視覺心理上,眼睛會優先注意高反差的地方,因此只要懂得運用光線來「強調主體」,那麼其它未被強調的部分就會自然而然退居次要地位了,即便雜亂也不搶眼。

婚禮攝影屬於報導攝影的範疇,雖然其中殘存沙龍範式,但本質上是紀實的。紀實攝影的特徵是畫面節奏快、所有鏡頭一閃即逝。一切辛苦就只為了拍出一張「自然」的畫面。這裡所謂的「自然」也不是真正現場的自然,而是「人造的」自然、一種已經「修正過的」自然。這道理就像是你在房間日光燈底下自拍一張,眼窩跟下巴肯定是偏暗偏綠的,你得需要打燈才能解決這個問題。肢體動作也不是分分秒秒看起來都自然的,有些肢體動作或表情用錄影的方式看不覺得怪,但是一旦被百分之一秒的快門擷取下來,會顯得「怪異不自然」,這時候挑片就變得很重要;比起拍照,挑片更花精神。因此「現場條件」不見得符合視覺經驗「自然」的標準,攝影人需要花很多精力去改造現場光,在短時間之內還要對焦、調整EV、控制光線方向與出力。眼前出現在電腦螢幕上的影像已經跟現場截然不同了。一張平凡照片的背後,就像一座斜張橋,其實是攝影師的功力在支撐整個架構。 


 

一場晚間室外宴客,但是沒有搭棚的婚禮,一般單閃攝影師他能怎麼做呢?唯一不砸招牌的方法只有兩種:

不接這場婚禮,或不上傳到網路。這張照片由助理高舉閃燈從右上方打燈,刻意集中光線,讓光線來強調主體。




婚禮紀錄很簡單嗎?有一次婚禮拍攝過程中,一個阿姨問小孩:「你長大後要不要也當攝影師?」小孩回答:「不要。」這位阿姨說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:「為什麼不要?當攝影師這麼好賺,拍照就可以賺錢。」這番話令我和助理笑中帶淚。攝影師確實是拍照就好,但這就像叫一個歌手唱歌就好,但事實是:不是每個人唱歌都一樣好,有的歌手甚至不能唱現場,這就是實力上的差別,攝影也是一樣的。這番話讓我想到另一個問題:為什麼台灣的婚禮攝影收費這麼便宜?而這問題又讓我思考:一般人又是用什麼標準去判斷婚禮攝影師的高下?婚禮攝影收費便宜,我指的是與婚紗相比(與國外動輒9萬元起跳就更不用比了)。為什麼一般人願意花四五萬拍婚紗,卻不願意花2萬元請好的婚禮攝影師?婚禮攝影不比婚紗簡單,有些差別顯而易見:婚紗攝影師可以掌控變因,婚禮攝影師則要處理現場眾多變數;婚紗攝影拍壞可以重來,那婚禮攝影呢?另一個判斷婚禮攝影師高下的問題,許多人會籠統地將其歸類到個人主觀喜好的問題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「場合處理問題」跟「風格喜好」是完全的兩回事。要判斷婚禮攝影師的優劣,最快的方法就是看他怎麼處理一些明顯困難的場合。當天花板是黑色時他怎麼處理?當晚上流水席宴客時他怎麼處理?這些都是光學問題。如果一個攝影師在這些情況下連影像都拍不起來,就甭談什麼藝術風格。 

 

這場餐廳的天花板是黑色,單閃攝影師跳燈也無法反射,唯一解決方式是靠第二盞閃燈從高處補光。


表面上,台灣需要一點時間重新估量婚禮紀實的價值,但大腦對任何一件事的估量都需要「參考框架」,而婚禮攝影的參考框架之所以難以建立,是因為差的照片太多了,好照片都給沖淡了;就現實面來看,功力高的攝影師跟視覺經驗差的攝影師相比,即便拿同一台相機,照片氣勢也會立見高下,對於光線的掌握更造成了價碼差異(很多人不知道婚宴餐廳的光線有些根本是與視覺美感反其道而行);但價碼的差異有時與攝影師功力不成比例,挑攝影師的重點是要先學會看片的眼光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只是單純想把婚禮照片洗成4*6來觀看,那麼找一個只會用「拼圖排版」充場面的攝影師,那你注定是要失望的,有些攝影師把照片在網路上排版的很上相,可是用單張照看來看就立刻破功。大眾需要被教育的是:婚禮攝影不只是「按按快門」而已;攝影師需要被教育的是:不要再製造一些「只是來按按快門」的照片,要大家尊重專業之前,得先建立起自己的視覺專業。說到底,一張光線看似自然的照片,可能真的是現場光,也可能是攝影師與現場光力搏、刀工不留斧痕的結果。要知道哪個是正確答案,只要收集一下現場所有人的照片,比較一下就可揭曉。■ 


用攝影收藏生命中的人事物   

Copyright 2003-2010© DU PHOTO OF NATURAL LIFE



原文出處:雙魚的海邊 - 婚禮攝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l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